2014年11月13日星期四

孩子的心事

昨晚近十一時,女兒竟還未睡著走來我房間,低聲道:「媽媽,我不開心。」她說老師邀請她跟其他同學一樣,做感恩節火雞的手工,但她不想做。她甚少如此表達不快(通常心情不佳就會無理取鬧),所以我立刻和她坐在床邊慢慢傾談。我問她為甚麼不想做火雞勞作,她說不想去美術室做火雞工作,重覆好幾遍。我再問她是否不喜歡做火雞?是否不喜歡做勞作?是否不喜歡美術室?她只答道她不想到美術室,她想自己在課室做。我再問她是否在美術室發生過不快的事?是否不喜歡老師?是否不喜歡一起做工作的同學?她就說在美術室工作就不能跟同學玩。我起初還不明白,明明有同學一起做勞作,不是嗎?再經過反覆發問抽絲剝繭,終於找到問題的根源!原來其他同學做完勞作就會到外面花園玩,她做得慢就沒有時間玩,剩下她留在美術室。所以她不想去美術室工作,因為她想跟同學一起到花園玩。
明白過後,一切就很易解決。我告訴她,未做完的勞作可以留待下次做,先做一半,下次再完成餘下的部分。她也說自己想用多些時間把勞作做得漂亮。我就說其實本來一星期一節美術時間,她願意的話可以多參加一節,就不影響她跟同學到花園玩的時間了。最後,我們決定將情況告訴老師。解開了心事,拭了淚,她就安心睡了。
今天早上到學校就跟老師說了,老師本已察覺問題但未找到原因,現在終於「真相大白」!老師說她做勞作時的確比其他人花的時間多,但每次作品出來的效果都很好。一份勞作一次未完成留待下次再做是完全無問題的。
今晚,她笑著說已經完成了火雞勞作,還詳細告訴我「製作過程」,昨晚的事顯然已一掃而空!
孩子的心事,他們自己未必懂得說出來,只有靠父母無比的耐心,傾耳聆聽,和孩子一起尋找問題根源,再討論解決辦法。父母這樣不但可以解開孩子心事,還向孩子示範了面對和處理的正面態度和方法。我自己也上了寶貴一課,特以此文為記。

2014年3月19日星期三

可以不用嬰兒車嗎?

(來源:網上圖片) 
路上有時見到「牛高馬大」的孩子竟然還坐在嬰兒車上,非常看不過眼。孩子會走路後,其實嬰兒車已經可以功成身退。父母愛用嬰兒車,原因不外乎:

一、孩子走得很慢。父母都知道,牽著孩子時五分鐘的路程會變了二十分鐘。孩子會東張西望、東拉西扯,每一步都發現新奇事物,很難一直往前走。父母用嬰兒車載著小孩就可以確保快捷準時到達目的地。

二、孩子要睡覺。不用嬰兒車,那孩子要睡覺怎樣辦?難道抱住他不成?

三、孩子愛坐嬰兒車不愛走路,否則會吵鬧。

細心想想,使用嬰兒車究竟是方便了孩子還是父母?倚賴嬰兒車的是孩子還是父母?父母可以有一萬個理由(或藉口)令已經會跑會跳的孩子繼續坐在嬰兒車上,但如果父母希望擺脫這種倚賴,培養孩子獨立自主,其實也有同樣多的方法解決各種問題。

首先,帶孩子上街非好好預先規劃不可。明知帶著孩子要多走二十分鐘,就早二十分鐘出門好了。孩子四周探索即是在汲取新經驗,父母經常阻止會扼殺孩子的好奇心,而好奇心正是學習的原動力啊!.

至於睡覺問題,如果父母願意遷就小孩的作息時間最好,盡量在慣常睡覺的時間前返回家中。若果不能,可試試在行程上安排孩子可以在車上或餐廳之類睡覺。我試過為了給孩子充足的午睡時間,棄地鐵而取車費較貴而且車程較長的巴士。只要在編排行程時考慮小孩睡覺的時間和地方,就可以減少要用車或抱住孩子的機會。當然,爸爸一雙強壯的臂彎也會在必要的時候發揮關鍵的作用!

至於第三點,純粹是建立習慣的問題。我的孩子在剛學會走路不久,就拒絕再坐嬰兒車,每次放他在車上扣上安全帶就會拼命掙脫。不難理解,既然可以自己走來走去,自然不喜愛被人束縛。我相信其他孩子都有同樣情況,父母只要把握這個時機,就可以使孩子順理成章放棄坐嬰兒車。我的小孩在一歲半以後就沒有再坐過嬰兒車。但是,假若父母因為上述原因或其他,堅持要孩子坐嬰兒車,久而久之,孩子就會習慣了坐車而不願走路,父母的依賴心態變成孩子的依賴行為。習慣根深蒂固後,要戒除起來自然艱難十倍。

所有倚賴的「不良」習慣都應該在兩歲前戒掉,包括啜奶咀、坐嬰兒車、用奶瓶喝奶或水、飲用配方奶粉等 (戒尿片則可能因孩子生理發展關係而較遲達成)。而良好的習慣則應該在兩歲前開始建立,包括均衡飲食、閱讀、運動、良好睡眠習慣等。我的要訣是順勢而為、趁機行事,需時可能較長,但反抗會減到最小甚至沒有。不過,最重要的還是父母的心態和決心,方法總不會缺。這一切就是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開始。

2014年2月27日星期四

亂世父母

在這網誌成立之初,我還自尋煩惱地如何解釋何謂亂世。現在,是不說自明吧。

我不是悲觀的人,相信凡事總有出路,只在找到與否。但眼見這城市突然變得如此恐怖、陌生,我不由得想,我們要走到窮途末路了嗎?孩子長大以後,這地方會變成怎樣?

我作為媽媽可以做的,就是為孩子「打預防針」,準備解藥。我不會永遠在孩子身邊,他要懂得分辨是非,認清真偽,擇善固執,不要人云亦云。

是時候認清亂世了。與其為孩子爭入名校、報十個興趣班,不如培養最重要的能力和心智:

- 獨立思考能力 -- 不要孩子事事服從,要他思考每件事的原因、理據,明白自己因為甚麼原因做一件事。「駁嘴」不是壞事,只要提出論據,大家可以以理辯論。吸取知識之餘要學分析和思辯,多看書看世界,不要只聽一家之言,不要隨波逐流。

- 不畏懼 -- 不怕困難,不怕冒險,不怕失敗,不怕「蝕底」,不怕與人不同,不怕陌生,不怕黑暗。

- 謙虛 -- 虛始能藏。知己之渺小與不足,才能不斷長進。

- 承擔 -- 承擔責任,承擔後果,承擔自己人生的一切。

- 同理心 -- 尊重與理解別人,嘗試易地而處。盡能力幫助有需要的人。

- 忠於自己 -- 如果連你也不要做你自己,那誰要來做你?

- 終生學習 --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。學習不應局限於學校。保持學習興趣,自然會自發主動學習。

- 人生的意義 -- 教不來,自己找吧。(提示:朝外不如朝內找)

小小孩子,怎麼學這些艱深的東西?人生不就是一輩子的學習,永無止境?共勉之。

(希望孩子長大後看到,更希望他正走在對的路上,甚麼也不用怕。)

2012年10月13日星期六

背道而馳

十、十一月是幼稚園報名和面試的時期,Facebook上看到很多媽媽們談及自己一早排隊報名、溫書操練備試,我偏偏因為懶得坐一個站的車,明明一份準備好的報名表也不去交了。事實上,我根本是為了向我媽交待,才隨便交了幾份報名表,心底裡完全「無心向學」(當然是指傳統幼稚園而言)。更大膽的是,我們上的那間學校,即使女兒已足齡可隨時升班,我們卻因為不想上下午班(其實是無法勸服我媽)而面臨中途可能要停學幾個月的情況。想想其實這年齡不上學又不是甚麼壞事,我在台灣的親戚,孩子一直在家帶到五歲才上幼稚園大班,程度卻比同齡孩子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
教育從來不應只局限於學校裡。我萬般幸運找到理念一致、志同道合的學校,才不會輕言放棄。我膽敢說一句,現今許多父母根本不知教育為何物,一切只是抱著人有我有、不甘人後的心態,隨波逐流卻不知河水要往哪裡流。當然,要抵抗社會、友儕甚麼是家庭內部的壓力,有時像是要舉起千斤石,而且少一點勇氣和毅力也不行。別人不明白,我也不擅於說服別人或將大道理深入淺出解釋,旁人看來我似是堅持己見,甚至愚蠢,但我這十多年來吸取而融會貫通的哲學、理念和價值觀,我堅信不是白廢的。

其他同齡孩子家長在忙的時候,我們賦閒在家,用新買回來的顏料調顏色,玩新借回來的木工玩具,將近來常看的《小布刷油漆》和《小布做木工》兩本書以實物活現。

2012年9月3日星期一

知其不可而為之

「子路宿於石門,晨門曰:奚自?子路曰:自孔氏。曰:是知其不可而爲之者與?」(《論語  憲問》)
寫在反國民教育絕食抗議之時──哪個香港人曾想到,我們的城巿會變成如此?或許八十年代中英前途談判之時,不少人已洞悉先機,故此爭相移民走避。但十數年後,許多人看到世界經濟重心日漸東移,又先後回流尋找機會──但香港已不再是那個香港,「香港人」也不再是那些「香港人」。如果我們未曾擁有,可能還好過一點。但眼看著我們擁有的、珍惜的、最寶貴的價值,不是被人褫奪,而是一點一點被蠶食,被麻木不仁、良心泯滅者肆意踐踏,我們除了負隅頑抗,還可以做甚麼?

到我們的下一代長大成人,社會將變成怎麼樣?相信沒有人能預見。為人父母者,本已「長憂九十九」,逢此亂世,恐怕憂之不盡。但我還抱有一點希望,對自己還有一點信心,可以在亂世之中堅守真理,守護是非。即使這意味著有時要逆流而上,要跟所謂的社會「主流」對抗,拒絕人云亦云,憑理智與良知,再加上一點創意,重新為教育賦予意義。

知其不可而為之,這是一條在亂世中尋找抗毒疫苗與解藥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