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0月13日星期六

背道而馳

十、十一月是幼稚園報名和面試的時期,Facebook上看到很多媽媽們談及自己一早排隊報名、溫書操練備試,我偏偏因為懶得坐一個站的車,明明一份準備好的報名表也不去交了。事實上,我根本是為了向我媽交待,才隨便交了幾份報名表,心底裡完全「無心向學」(當然是指傳統幼稚園而言)。更大膽的是,我們上的那間學校,即使女兒已足齡可隨時升班,我們卻因為不想上下午班(其實是無法勸服我媽)而面臨中途可能要停學幾個月的情況。想想其實這年齡不上學又不是甚麼壞事,我在台灣的親戚,孩子一直在家帶到五歲才上幼稚園大班,程度卻比同齡孩子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
教育從來不應只局限於學校裡。我萬般幸運找到理念一致、志同道合的學校,才不會輕言放棄。我膽敢說一句,現今許多父母根本不知教育為何物,一切只是抱著人有我有、不甘人後的心態,隨波逐流卻不知河水要往哪裡流。當然,要抵抗社會、友儕甚麼是家庭內部的壓力,有時像是要舉起千斤石,而且少一點勇氣和毅力也不行。別人不明白,我也不擅於說服別人或將大道理深入淺出解釋,旁人看來我似是堅持己見,甚至愚蠢,但我這十多年來吸取而融會貫通的哲學、理念和價值觀,我堅信不是白廢的。

其他同齡孩子家長在忙的時候,我們賦閒在家,用新買回來的顏料調顏色,玩新借回來的木工玩具,將近來常看的《小布刷油漆》和《小布做木工》兩本書以實物活現。

2012年9月3日星期一

知其不可而為之

「子路宿於石門,晨門曰:奚自?子路曰:自孔氏。曰:是知其不可而爲之者與?」(《論語  憲問》)
寫在反國民教育絕食抗議之時──哪個香港人曾想到,我們的城巿會變成如此?或許八十年代中英前途談判之時,不少人已洞悉先機,故此爭相移民走避。但十數年後,許多人看到世界經濟重心日漸東移,又先後回流尋找機會──但香港已不再是那個香港,「香港人」也不再是那些「香港人」。如果我們未曾擁有,可能還好過一點。但眼看著我們擁有的、珍惜的、最寶貴的價值,不是被人褫奪,而是一點一點被蠶食,被麻木不仁、良心泯滅者肆意踐踏,我們除了負隅頑抗,還可以做甚麼?

到我們的下一代長大成人,社會將變成怎麼樣?相信沒有人能預見。為人父母者,本已「長憂九十九」,逢此亂世,恐怕憂之不盡。但我還抱有一點希望,對自己還有一點信心,可以在亂世之中堅守真理,守護是非。即使這意味著有時要逆流而上,要跟所謂的社會「主流」對抗,拒絕人云亦云,憑理智與良知,再加上一點創意,重新為教育賦予意義。

知其不可而為之,這是一條在亂世中尋找抗毒疫苗與解藥之路。